2007年12月13日 星期四

該是緊縮度日的時候了

最近可以說是迷上OST了,CD片是一張一張的買。買到一整個抽屜都是,似乎非把他填滿才甘心。結果就是小朋友走光,連賣SR125的錢也都不見,生活陷入愁雲慘霧之中。我總是會一頭熱的栽進某個東西之中,很容易衝過頭,不過還好都能及冷靜下來。所以我決定買完「黃金羅盤」和「大地英豪」後暫時不再買任何CD,一切從儉。
在這次博客來OST特價活動中還是買到不錯的專輯,其中一張就是「Legends of the fall」,中譯「真愛一世情」。利用小提琴那種糾纏人心的音色,演奏出氣勢恢弘又能感動人心細膩配樂。電影我是早就看過了,因為女主角是我最喜愛的女明星之一,Julia Ormond。她在裡面的表演可說是淋漓盡致,真是個內外兼具的演員。本片可說是她的顛峰代表作,改天再來好好介紹她。男演員的卡司更是驚人,有Anthony Hopkins、Brad Pitt、Aidan Quinn。這張OST除了旋律感人外,錄音品質也很好,是難得的佳作。
2007年12月11日 星期二

我退燒了?

繼賣出SJ5後,又將Grado SR125賣給了版友。先離題一下,我覺得會買grado的人一定是對聲音有一定程度要求的人,就SR80、125、225來說。因為原則上他們在新手認知上而言並不便宜,新品SR80也要3200。此外grado的長相根本跟高價耳機無法聯想在一起,他所有的成本都耗在單體上了。所以如果你是外貌協會,是不可能買的,除非你聽過他的聲音。再回到主題。之所以會拋出耳機,只留下k271s是有幾個原因。一是明年就要當兵,留這些耳機給誰聽。二是以我目前的水準已經無法接受5K以下的耳機的聲音了。曾聽到有人批評grado的聲音略粗,我也有同感。聽習慣k271s後,聽sr125總覺得有點刺耳,不過這也許是美國耳機的風格吧。三是找不到舒適的大耳罩式耳機。denon d2000應是最接近標準的了,但是它有點重,這沒關係習慣就好。重點是他要價9k多。雖然聲音很好聽但也還不值這個價,在加個1k多就可以買dt990了。我認為d2000的價格在8k才算是合理。旗艦級d5000更是貴得離譜,簡直把消費者當傻子。也就是這樣我也沒買任何新耳機。
「耳機只是手段,享受音樂才是目的。」
剛開始都是用耳機聽流行歌曲(七零、八零年代)或是一些民歌。但是這些早期CD錄音品質都不太好 ,喇叭不覺得,耳機可就聽得一清二楚了。現在的國語流行歌錄音品質也是糟,這跟聽眾對器材(耳機)的不重視很有關係。用那種兩三百的地攤貨也聽得那麼high。坦白說所聽到的根本就不是真正的聲音,所以「商人」作CD錄音品質隨便。對付一般的流行歌至少也得600~1000左右的耳機,所聽到的才勉強是「真的」聲音。什麼?花不起?看看從國小生到大學生手上拿的手機、身上穿的名牌衣服褲子都要比一隻堪用耳機貴上許多。此外,聽眾的音樂涵養、深度不夠,簡而言之用就是不夠挑。這些都是因為太不重視器材的關係...我又離題了。再回來,所以我發現自己的嗜好已逐漸轉向大編制、古典那邊,就從聽電影的OST(Original Sound Track)開始。不禁捫心自問,我是更近一層、還是退燒、還是老了?總之,找到自己喜歡的聲音(過程 )是很棒的一件事。
2007年11月1日 星期四

售出SJ5購入AD400

可能是因為頭比較大所以屬於小耳罩式(壓耳式)的SJ5對我來說太緊了,戴超過半個小時耳殼就會很痛。於是就把用了不到三個月的SJ5以友情價$500賣給同學。我這個人就是物極必反,不顧場所的噪音硬是要買開放式的大耳罩。其實舒服、隔音又好的密閉式耳罩真的很少。ATH ad系列的耳機一向是舒服出了名的,此系列我知道的有ad300、400、500、700、1000、2000。既然是要替換並非升級,價位不能差SJ5太多,所以選擇了二手的AD400。它應該是我帶過最舒適的耳機了,跟SJ5的夾耳有天壤之別,3D的蝶翼分擔的部分耳機重量而不是全由耳罩撐在耳朵上。畢竟是開放式的,音場比SJ5遼闊許多,音質則好一點點;不過兩者的走向都是充滿"鐵味"。到底什麼是"鐵味"?我覺得就是電子味。用小鐵聽一般流行音樂真的不錯,尤其是把日本女聲修飾非常有味道。所以就女聲而言,ad400要比271s好聽。但是,小鐵耳機(此處有以偏蓋全之嫌)在表現任何樂器則完全輸給同級其他廠牌的耳機了,這是小鐵最大的弱點。此外,雖然女聲表現得不錯,但聽久了會膩再變得厭煩-怎麼老是有一種揮之不去的味道!?我聽過ad400、ad700、a900(密閉式),甚至ad2000都是這種有點讓人膩的味道,這跟run不run開、等級無關,這就是小鐵家的特色。喜歡他的人就非常喜歡,討厭的根本就連試聽都懶。我聽過比較沒鐵味、比較均勻的就數M50了。
2007年10月20日 星期六

「魔法公主」--宮崎駿系列之1

「魔法公主」(もののけ姫,1997年),港譯「幽靈公主」。港譯比較接近日文「ものの」,鬼怪、精靈的含意。男主角阿席達卡生活在東方一個不為人知的部落中,以鹿為交通工具。他們就是為了逃避戰禍而逃到遙遠的東方。原本平靜的生活卻因為阿席達卡為了阻擋一隻變成邪魔的巨大山豬侵入而殺了牠,但阿席達卡的手卻因此被山豬詛咒有致命的傷。因此阿席達卡決定前往西方調查山豬為何變成邪魔以及治癒傷口的辦法。一路上見到了人類之間的爭奪戰亂,並在神山(山獸神居住處)遇到了女主角-桑,旁人則稱她為「魔法公主」。她是由犬神族扶養長大的人類女孩,與犬神族一同守護神山(大自然)。阿席達卡介入了達拉拉城民因煉鐵必須開發山林與巨大山獸間的衝突之中。阿席達卡認為雙方可以和平相處,但最後仍不免一戰。宮崎駿還有一部更早的片子-「風之谷」也是探討人類文明與大自然的衝突,片尾宮崎駿並未提出解決之道,本片也沒有解決只是描述得更加細膩,因為這本來就是很大的問題。綜觀人類的文明歷史,從農耕時代開始人類與自然之間的衝突就已開始,為了種植農作物需要越來越多的耕地。一直到近五、六十年來,與環境和平共處、永續經營的觀念才被大多數人接受並逐漸實踐。我想,提不出解答是因為沒有標準答案,我們必須要盡力去為持天平兩端的平衡。人類發展科學、工業使自身的生活改善,卻破壞大自然,還一度視它為仇敵。但卻也是因累積科學知識使我們明白人類不可能脫離大自然還能快樂的生活下去,促使我們能用更好的方法維持平衡。
片中的配樂仍是久時讓操刀,讓人很有古代部落的感覺,尤其是開頭的部分表達了人類與大自然間衝突的兩難與無奈的沈重。
其中有一段莫娜(母山犬)對阿席達卡說桑長的醜、身世可憐。從犬類的標準,再可愛的女孩都會很醜吧。不知道是不是翻譯的問題。
2007年10月15日 星期一

「被遺忘的靈魂聲音」--曾淑勤



很多人可能不太認識曾淑勤,但一定都知道「魯冰花」這首歌和電影,「魯冰花」的原唱者就是她。「被遺忘的靈魂聲音」是她個人的合輯,內有雙CD。其中「客途秋恨」、「情深意動」、「茉莉花的日子」、「歲月的酒」、「裝在袋子裡的回憶」、「戀愛太累」是我特別喜歡的歌,其他的也都膾炙人口。這是一張相當超值的CD,錄音的品質也不錯。曾淑勤,本名曾淑琴,是台東縣關山縣人,身為原住民的她,用中低而厚實聲音唱起這些歌十分有味道。
雖然曾淑勤崛起於民歌比賽,但從她大部分唱的歌曲性質來看,把她歸類成流行歌手比較恰當;況且1980年之後民歌已經式微。曾淑勤應該是沒有出新片的計畫了,目前在台北之音主持「音樂真抒情 」。真是令人感慨,這樣好的聲音最後一次出片已是在十年前(1996),當年還不到三十歲。談到這裡,讓人忍不住要發牢騷:真正有實力的歌手發的片是少之又少(應該說怎麼都不夠多),而憑包裝的歌手卻又猛發片,簡直是浪費資源製造垃圾,這就是台灣流行音樂目前的狀況。
2007年9月24日 星期一

如果這樣會怎麼樣?(2/2)

我佩服路西法的是在那種上帝是唯一真理的環境下,他竟然有自認比上帝還好的這個想法!至今為止,我們許多科學知識莫不是透過大膽的假設,先踏出試探性的一步之後再慢慢的填補真理的缺口。或者你可以將這種過程約化成一種想像力的展現,他帶我們離開思想的監牢,生活環境的侷限。有讀過「衛斯理科幻小說」的朋友應該知道,衛斯理最擅長於推理和在任何情況下都能隨機應變的能力,推理的重點往往是源於一個駭人的假設。
其實在作研究的時候,自己都會感受到思想的監牢。就好像你總是無法突破思考上的盲點,一直要等到繞了一大圈之後才發現,原來solution是這麼簡單。過去的經驗往往會帶給我們盲點,忘了去檢查在目前這個情況下是否仍是如此。
2007年9月19日 星期三

神鬼奇航--世界的盡頭sound track

這次要介紹的是「神鬼奇航--世界的盡頭」的電影原聲帶。由漢斯季默(Hans Florian Zimmer)創作出氣勢磅礡的電影配樂。第一次接觸他的作品發現他很喜歡用鼓、提琴和一些電子配樂來營造出場面開闊、刺激冒險的氣氛。其中我特別喜歡「Up Is Down」,聽了真是讓人熱血沸騰阿。不過後來發現整個CD每一首歌都差不多。另外電影「絕地任務」(The Rock)也是他配樂的,風格也是這個樣子,所以我應該不會買他的其他專輯,想來也是差不多。

正面


內容CD


背面
2007年9月14日 星期五

如果這樣會怎麼樣?(1/2)撒旦

撒旦在我們一般人的觀念裡他就是魔鬼,專門誘惑著人類去作壞事。「撒旦」一詞在希伯來文的意義為「敵對者」,誰的敵對者?顯然是上帝。從原本「敵對者」到「魔鬼」,這之間有很大意義上的轉變。另有一說是撒旦就是天堂中地位最高(也最美麗)的天使--路西法,任職天使長。因為能力僅次於上帝,而驕傲了起來自以為可以勝過上帝。在一次上帝的巡視中,拒絕向上帝之子(耶穌)下跪產生導火線,導致後來與上帝正式決裂、 引發戰爭。
我想,也許事實並不完全是這樣的;別忘了聖經是歷史書,歷史書都是人寫的。也許路西法某些相方面與上帝持不同意見,他覺得另外一個處理方法比較好,又或者他對何謂真理的的看法與上帝不完全相同。世界上除了基督教還有回教、佛教、伊斯蘭教共四大宗教,更不要說其他數不清的教派,每個宗教對真理的看法也都不相同。所以我想事實應該是路西法提出了跟上帝不同意見罷了,這從原意「敵對者」有「持不同意見」的含意可以推出。可能從前天堂都是一言堂,上帝最有智慧了,什麼是都是他說了算,其他人也不覺得自己的意見有比祂高明--直到路西法開了第一槍。路西法是第一個出來公然挑戰上帝的人(靈?),只因為有不一樣的想法就被人們歸類成大反派。人類所有的不好的性格,骯髒的作為全是他引起的。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是路西法自己是這麼有智慧的人,難道他看不出來這是錯的?況且他是天使,我不認為他會無聊到去誘惑愚蠢人類只為跟上帝作對(身為那種層次的靈有更有意義的事去做吧)。在人的劇本裡,總是需要一個大反派來襯托出主角的善良、 正義,路西法就被拿來填補這個位置變成了「撒旦」。從此這樣的劇本不斷在人間上演,只要是企圖挑戰權威、改變舊有思維的人一定被打成反派、破壞者。直到後來證明他是對的,又變成了先鋒、開拓者。哥白尼不就是這樣的例子,看看他提出太陽為中心的學說之後的下場吧。那只是一種推論而已,好處是行星模型可以簡化不少。連推論一下、假設一下都不行?
2007年9月11日 星期二

我的耳機探險之路(3/3)FubarIII

原廠的FuabarIII的聲音對271s而言太冷了,所以我把他的DAC得主放大器改為AD8620,DC SERVO 改為2604。聲音的純淨度明顯提升,聲音是有變得暖一點,但還是不夠。
基本上FubarIII是一個DAC+AMP的組合:訊號先從USB傳輸線進到DAC轉換成類比訊號後,再經內部的一條橋接線到AMP作訊號放大。我本來還想換這條橋接線,但它好像一端被銲死在DAC上。除了3.5mm的耳機輸出孔之外,也有line out的孔再接耳擴。
既然換OP還不足以解決我的問題,我就把Opus1一代線升級成二代線。差別在於接頭的地方添加了金和銀。將一代線季去替換,前後約一個星期,二代線就寄回來了。接上去後,聲音有種迷濛的感覺,人聲尤其明顯,多了一種韻味,原來的乾、冷完全消失,音場也充分發揮出來。暖聲似乎和細節(解析)總是相衝突,雖然聲音變暖了,一些細節也變得沒那麼明顯,不過還是聽得到。
這就是我目前的耳機系統啦~還算滿意(?)

後記
耳機探險之路發生在短短的四個月間,這中間的奔波、爬文的辛苦都變成一種回憶。只是一個新手就栽得這麼快,一口氣弄了這麼些東西。不過我栽得快,也醒得快。現在是冷靜不少,一方面小朋友都已一去不回,再者在過程中發現玩耳機固然很有趣但畢竟有限,倒是處理聲音方面的知識如類比、數位訊號處理才是無邊無際的藍海(當然也是敗家的海)。決定現下先好好充實知識再說。
2007年9月8日 星期六

納尼亞傳奇原創電影配樂集

一段時間前在大眾買Dido的專輯,為了搭配省100塊而買的綠標商品。一方面看電影時印象中他的配樂滿好聽的,另一方面271s對於空間開闊的音樂表現不錯。果然,誰說便宜沒好貨?(不過我的經驗是少買大眾的綠標商品,大多你會後悔)

因為故事發生在冰天雪地之中,所以整個音樂營造出一種空曠又神秘的感覺。上頭說:這是由環球劇場管弦樂團演奏的。這我不是很清楚,不過裡面有些樂器似乎不是傳統而是電子的。
聽"A NARNIA LULLABY" 「納尼亞搖籃曲」要把冷氣開強一點、音量轉大一點,真的很有感覺。老實說聽到比較緊湊的地方我都有點害怕了。
這幾首是我特別喜歡的:"EVACUATING LONDON"、"A NARNIA LULLABY"、"ONLY THE BEGINNING OF THE ADVENTURE"

P.s. 封面背面英文歌曲名稱6.NARNIA 印錯為NARINA
2007年9月7日 星期五

民歌嘉年華 永遠的未央歌

這張DVD是由中華音樂人協會在2005年所舉辦一連串大大小小的演唱會的壓軸,有許多以前民歌時代的歌手都來國父紀念堂共襄盛舉。最早是由公視轉播,後來解決歌手版權的問題才得以發行成DVD。星期二,在光華順道去合友唱片剛好看到,就趕快買了。


封面正面


內頁

除了場內爆滿的觀眾,場外還有上萬名觀眾透過電視牆觀看。民歌三十年是從1975年6月6號,「民歌之父」楊弦在中山堂舉辦演唱會開始算起,發表了九首余光中的詩(楊弦把它編成歌),從此引領了整個民歌風潮。當然我的年紀還不到民歌時代,但我就是喜歡民歌那種很簡單而具感染力的旋律,優美的歌詞。那個年代不論是歌手或聽眾似乎都只有一種簡單的熱情與純真來唱民歌。這些純真至今的歌壇已不復見。
雖然在這場「民歌嘉年華」中我最喜歡的兩個歌手--陳淑樺(勉強算是民歌手)、鄭怡(月琴還是要她唱啊)都沒有來,還是讓人看得很過癮。尤其是已過世馬兆駿--馬爺,唱「微風往事」時,全場觀眾站起來大家合唱,這一幕令人動容。我想那些平均年齡在40~45的觀眾應該都覺得自己彷彿回到了年少吧。多麼不容易阿,一首歌,二十幾年過去,那些曾經年少的人還是那麼愛它。
那種熱情、純真又不失其格調的氛圍是我很嚮往的。
2007年9月6日 星期四

我的耳機探險之路(2/3)AKG K271S

271現在是我的主力耳機(就是關於我的那張圖),適合聽大編制、場面開闊的電影配樂,用來看電影也不錯、New Age 、古典人聲、小提琴的聲音表現最好。
當初主要是看上271的隔音性,因為實驗室中機器會發出嗡嗡的聲音,sr125沒辦法阻擋這些噪音,音樂開大聲很容易累對耳朵也不好。五月在音X試聽時,該價位中他聽起來音場最好,一些細微的聲音也可以聽得很清楚(這就是監聽耳機嗎)。之前SR125聲音活潑明亮,但音壓真的蠻大的,聽個二、三十分鐘就要休息一下。271聽起來就蠻自然的,尤其聽NewAge,潺潺的流水聲有歷歷在目的感覺阿。音X試聽的271真的很好帶,可能是被戴到鬆了。新機還蠻緊的,號稱是手工縫製真皮耳罩又熱,不過在冷氣房裡應該還好。算是為了隔音性犧牲舒適性。目前也沒考慮換耳罩。

好啦,買回來後用五元硬幣(用來撐開靜音裝置)經過100hrs的Run in後......坦白說聲音實在令人失望。使用的訊源是NB+Creative Live 24bit USB直上,那聲音就是乾、扁,人聲尤其明顯,音場有啦...比125好一點。我知道不可能跟音X的CEC座機比,但怎麼會差這麼多呢(有點對不起他的價位),聲音一點也不令人愉快,我還寧願回去聽我的eq88。於是我開始考慮換線+提升訊源。

首先,把線換成魔豆線Opus I 2m,為什麼不換OpusII? 因為沒錢。而且這樣線都比耳機貴了XD。哇!好硬的耳機線,要留很大的空間放線,而且有很嚴重的麥克風效應。耳機線的摩擦聲都會傳耳機裡。我根本沒辦法好好的聽。後來我把線繞成圈後,再用膠帶在幾處纏繞起來。這樣就不會身體稍微移動一下就有咚咚的聲音。嗯? 是6.3mm的,順手把125上的品X老闆送我的轉接頭拿過來用。
訊源不變,接來聽聽看。怎麼會這樣~~
我錯了嗎,聲音竟沒有明顯的提升!!這跟在AA上看到別人的心得都不一樣。雖然真的有比較開闊一點,但聲音還是好像被一層什麼東西矇住的感覺,難以擺脫。難道我的訊源爛到這種地步,271不過才55 ohm,應該不至於會推不動才對。不管,升級訊源。
分別試聽了audiofire2和 fubar3。audiofire2是在我換線之前去聽的。它修正了271偏冷的聲音,讓她聲音變得甜得剛剛好(有人說是音染?),聲音也很乾淨。它需搭配額外的驅動程式才能用。不過索價太高(我有問到6k出頭)買不下手。過了一個多月後,線也換了。當時(七月)剛好正值fubar3剛推出特價中,於是趁著回南部順道去品X試聽。因為不想多帶東西,就用老闆的271。感覺上fubar3讓他變得更冷,底噪也比audiofire2大,聽了快一個小時就回南部了。fubar3是cute battery+fubar2也就是訊源加耳擴,audiofire2就只有訊源(雖然他真得比較好聽)。fubar3聲音走向不對可換OP解決,ㄏㄏ好像很好玩...
再跑一趟,fubar3就出現在我桌上了。接上我自己的換線版271,果然不錯,變得更冷了。fubar3沒有意外的把魔豆線的功效抵消了回去。。直上舊訊源(creative)和fubar3做比較。接上creative,換線之後的成效發揮出來了,韻味、音場、聲音的彈性都明顯提升,但聲音明顯不及fubar3紮實、乾淨。....待續
2007年9月5日 星期三

我的耳機探險之路(1/3)Grado SR125

要算真正開始進入耳機世界,應該從買了grado sr125開始算起。其實,更早還花了七百多買akg k12p(我知道買貴了),但我想就不用提了吧。沒有在玩耳機的人真的很難理解為何一隻耳機要超過一千,我是個過來人,開始也是這麼認為的,可是只要聽過三千以上的耳機,你就會覺得以前那些耳機(真的)全是垃圾。還記得掙扎了好久,才在高雄買k12p。每天聽完後還小心翼翼把他收進捲線盒裡(耳機還有盒子,真是太高級啦),但現在他被塞我抽屜的一角再也沒出來過。
Grado(有人稱歌德,但她是美國牌子)系列的耳機因著低阻抗,sr系列、rs1、rs2都是32歐,簡單的設備就可以推動。原則上耳擴對音質的影響不大,只是用來調音。因此,許多人的入門耳機都是grado sr80。這款經典耳機應該說在該價位(三千出頭)打遍天下無敵手,既使不想玩耳機單純想享受音樂的人也該擁有一隻。她的聲音澎湃有力,聲音亮熱情奔放,聽流行、搖滾會很爽,因為他反應很快,所以樂器節奏分明。不過由於Grado的耳機大都是開放式的,所以別人會聽到你的音樂,你也會聽到外面的噪音。另外有人嫌他醜,的確他不像高價耳機,雖然單體一級棒。也有人覺得他帶起來不舒服,因為壓耳式的關係。不過我想這是見仁見智,只要把金屬調扳成ㄇ型(我的情況),再把海綿拿去泡水再晾乾,連續三次就很好帶了。
路人:「既然sr80這麼好,為什麼你的入門機是sr125,硬是高了一級?」ㄜ...我對大奧發誓,那真的是意外。話說那天我誠惶誠恐,在品嘉門口徘徊了兩次、錯過一次。店面看起來好高級喔,這是窮學生應該進去的地方嗎。曾老闆是個很阿殺力的人,問明我的預算先推薦我聽sennheiser hd555。對從來沒聽過好耳機的我而言已經非常好聽了,但其實低頻的部分多且糊。後來又拿出sr80給我比較,一帶上他,那還用比,sr80大勝。但她的價格超過了我的預算。心中正在躊躇的時候,有個像是同業的人來向老闆調貨,就是sr80。於是老闆把我原本在試聽的支包起來給那個人。我想sr80好像真的蠻熱門的,就表示我要買sr80,可是老闆說:「哇!80剛才那個就是最後一隻了。要不要試試125,應該會比較好(擺明就是裝傻加勸敗)。」嗯,低頻控制的比80要好,可是價格多了一千塊。但我又不想再千里迢迢跑一趟,一咬牙。我的入門機就是sr125了。對喜歡聽流行樂、熱情澎湃聲音的人誠摯建議:直攻sr325i。低音又Q且控制得很好,聽說還可以換線。
2007年8月29日 星期三

Joy Audio唱片行之旅:聖女之歌、Song Bird

這家唱片行我從來沒去過,在網路上查明了位置就在上星期日出發了。網站上可以查到的片子蠻多的,而且價格透明;不只賣CD,也賣黑膠唱片。坐捷運到小南門站,走二號出口,往和平醫院的方向一直往下走,莫約十五分鐘的就會看到位於75 巷的Joy Audio啦。
店內陳設高雅大方,基本上用木質去裝潢。整間店不算大,但仍保留了相當空間的走道;左邊是LP(黑膠唱片),右邊是CD。其實在下大學時代才開始比較有在接觸音樂,聽的也只是民歌那一類的小眾市場(簡單的旋律,人聲就能感動人心),發燒片我幾乎完全陌生。所以我也沒逛就直接向在那邊唯一的女店員(如果是老闆娘好像太年輕)提出我要買「聖女之歌 第二集」和Eva Cassidy的「Song Bird」,前者也許算得上是發燒片。她還向我推薦與前者同是瑞典名廠Proprius 錄製的「麥田之歌」。請原諒我這新手的無知,事後我才知道這片有名的程度,許多玩音響喜歡用它來測試,可謂人聲合唱經典之作;因此當場我要求試聽。但她表示因為參加圓山音響展的關係許多試聽片都不在店內。畢竟一張要價520並不在我的計畫之中,所以就跟她說以後再買囉。事後,我在其他地方用多20塊買了它XD。
我和她聊了一下天才知道其實他們開店已經滿久了,之前在附近的其他地方,最近才搬到這裡。雖然位於巷子內,但發燒友還是會找到這裡來。大概他看我還滿年輕的,就說(帶著一點點感慨)現在很少年輕人會來買CD了。我想了想說如果是注重音質的,還是會來買。的確,現在唱片行不如過去興盛,只剩一些連鎖店了。後來店裡的電話響了,我們就沒再聊下去。真的很推薦這家店,店員的服務態度很好,不會讓你有被監視的感覺,只要你問她就會跟你講解,講話聲音也好聽(可能音樂聽多了?)。另外,店裡也有音響提供試聽服務。

順便介紹一下這次的CD:
「聖女之歌」是瑞典名廠Proprius所出的一個系列,應該都是人聲合唱,我買的第二集的內容是聖歌,不過其他及的內容應該差不多。人聲聽起來既乾淨又和諧,聽完心情變得寧靜。
「Song Bird」是英年早逝的Eva Cassidy出的專輯,她的音質真的很好。我是知道他唱「Fields of Gold」才買這張專輯,藤田惠美也唱過。原則上,這張專輯的風格屬於比較慵懶風格。
2007年8月27日 星期一

中元節的紙錢

今天是中元節,中國人傳統上祭拜好兄弟的日子。走在街上,一整排商家都在拜拜。眼睛被燒紙錢的煙燻到睜不開,衣服也都是那種味道。但我想談的不是空氣污染的問題,而是一則雅虎新聞:「貧者攢錢 吃死薪水 愛用折價券」,我特別注意到上頭說台灣人的消費型態處於一種「要買東西但在乎花錢多」的精打細算階段,消費者的樂趣在於「低價買到正貨」。名牌崇拜是一種看似矛盾的心理,我最不能理解的就是女孩子的名牌包。特別耐用、漂亮、方便?還不是台灣工廠代工。如果是同樣的品質為什麼不能賣一樣的價?講來講去還不是為了那塊名牌。樣式設計比較漂亮?「I'm Not A Plastic Bag」事件又怎麼說。有多少價值就該賣多少錢,否則再便宜我都不買(轉賣是例外)。不但浪費自己的錢,又造就了一堆因這名牌而有錢的人;我覺得這種行為是不公義的。為什麼付出勞力的人就沒有這種待遇?為什麼明明具有自行設計製造能力的人只能賺微薄了利潤,卻任那些名牌公司牟取暴利。我並不是說名牌公司不該賺錢,每樣東西都有他合理的價碼,超過太多就是暴利。
唉,何時才能看穿這些都是不真實的呢?明白那些只是廣告商、明星們所共同編織出來的虛幻。還是說這種虛幻和跟燒紙錢一樣,只是因為外部環境造成的不安的自我安慰?
2007年8月26日 星期日

ATH SJ5入手!!

之前我都是用Ultrasone Hi-Fi 15G來接我的mp3,睡前躺在床上輕鬆的聽一下音樂或廣播,但其實15G的低頻量非常多。拿他來聽搖滾、POP比較刺激的音樂會很過癮,享受低頻在耳邊蹦蹦叫的快感。再加上在工作時最常聽的eq88服役了三個多月,它也是我使用最頻繁的耳機,我對他有種「特殊情感」。第一、就千元以下耳機來說,它的C/P值極高,表現完全不輸給另一C/P值天王elite 840。這並不是說他聲音有多好,而是在眾多千元以下耳機中能發出這種聲音是很難得的(不過當時也花了近千去買)。第二、它停產了...。總之,即使它還很年輕,我還是要強迫它退休,把它收藏起來。


被強迫退休的eq88


為了兼顧舒適性與便利性,我把賣掉15G的錢(近五折~泣)拿去買了可折式算密閉式的小耳罩- ATH SJ5。







從價格來說,SJ5不到$1,100,而15G可是要1,800根本就是降級。但是一支不喜歡的耳機的價值是零。剛開聲的時候,聲音就是破,隔音還可以。經過十幾個小時的run-in聲音開始有點像樣了(其實之前有在音悅試聽過,用Corda Aria和不知名CEC的座機XD)。不過可能還需要二十幾小時才會穩定。所以目前我還在用ZEN run它,巧拙未分。

又十小時候,破的情況改善,只是聲音悶,低頻控制略散,吉他刷弦聲表現佳。

p.s. 後來大約run了200hrs後聲音才像ATH的特色。比起eq88在音場、低頻的量都有顯著提升。只是帶二十分鐘以上耳殼就開始痛了。
2007年8月24日 星期五

新聞大解讀

由胡忠信先生在中廣新聞網公司主持的「新聞大解讀」,週一到週五晚上八點到九點,評論每日重要新聞、邀請一些學有專精的人士針討論特定議題、最後「每日一書」的單元一本好書。

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 彌迦書六:8
對於非基督徒,胡先生將它改成

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真理同行
只是究竟真理是什麼,這又是另一大哉問了。

我覺得這是難得具有深度的電台節目,推薦給大家。
可透過Hinet Radio收聽。

玉女歌手--林慧萍

第一次知道林慧萍是在聽到「白紗窗的女孩」這首歌。基本上她的聲音有種特殊的味道,尤其在唱低音的時候。另外,她的齒音、氣音都相當迷人。以下是我愛聽的幾首歌:
「白紗窗的女孩」、「你知道我知道」、「戒痕」、「我是如此愛你」、「走在陽光裡」(這首歌還有口白,林慧萍的聲音好好聽)
在今年11月16日有她個人的演唱會,出道三十多年,這就是有實力啊。
若想知道更多林慧萍,建議去「堂本慶的有樂町」。

開版囉--因為一種期待

這個版將會介紹一些我喜歡的音樂CD,和覺得不錯的電影、動畫。
此外,小弟有在小玩耳機,也將介紹一些我玩耳機的感想及相關資訊,
歡迎同好一起交流。

人生就是為了接近、感受美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