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0日 星期日

為什麼我少聽國語流行歌曲

        在AA看到一個討論串:「是什麼理由讓你放棄(或少聽)中文歌的?」,不知這是不是所謂的物以類聚,回應意見真是令人心有戚戚焉。筆者認為如果舞跳得好,那可以自稱dancer;如果口才好,那就可以自稱名主持人;同理,歌唱的好才能當singer,我懷疑在台灣的主流市場好吧連非主流市場也算進來,有幾個singer?舉例來說:張雨生、林志炫;女歌手方面,陳淑樺、鄭怡、曾淑勤,都是比較早期的歌手了,現在的歌手實在很少能讓我留下印象。根本的問題就是現在的歌手太氾濫,MTV的普及下,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歌手。早期環境沒有那麼好,要有真正的唱功實力才能冒出頭來。還有現在的歌手太迷信所謂的主流唱法。比如說周杰倫很紅,就一窩蜂的學他的唱腔。就像嚴長壽先生批評在金門開賭場,「既是美女何必入紅塵」。應該是很少數的人才有的天賦能當歌手,台灣的歌手太多了。琢磨各種歌唱技巧是好事,重點是要根據自身的實力特質去努力。不要以為花俏的技巧可以掩蓋實力的不足,反之,對於真正有實力的歌手,他並不需要刻意的強調技巧。自身優美的嗓音足矣,更多的技巧只是錦上添花。

         當然,還要有人作曲給歌手唱才行。同樣的,在台灣目前新創作的歌曲中,能稱得上是歌的有幾首?老實說我並不在乎這些人要怎麼唱,怎麼作曲。但是台灣的市場很小,這些大量的垃圾會嚴重的擠壓好音樂的生存空間,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下最遭的情況就差不多像現在全部都是垃圾。反觀美、日市場比較大,雖然垃圾音樂也很多,但好的的音樂還不致於被淹沒。資本主義下,買方的要求會決定市場品質。消費者如果用太差的設備來聽,講實在的,所聽到的根本不是真正的音樂,有很多頻率的聲音都不見了,更遑論能聽出錄音品質的瑕疵。以耳機來說,1,000~1,500對付一般流行樂已然足夠。現在大部分的隨身聽都會附贈耳機,這是廠商針對自身產品的僻性來搭配,所以在相同條件下原廠耳機會有地主優勢,能充分的展現隨身聽的優點。建議大家可以把它當作這個隨身聽的走向,根據這個走向去選擇1,000~1,500價位的耳機來搭配就會好上很多;當然,隨身聽本身的素質是主要的關鍵。回到本篇的主題,錄音品質不重視那就算了,畢竟不是大家都重視,可是歌曲本身的詞曲也都不知所云是怎麼回事?歌詞本身沒有內涵,旋律別說動聽,某些人用念的都比較好聽。AA上有人回應說這是因為某些作詞者考量現在青少年(<18)的文學程度,不得不這麼做。那我得對青少年朋友說:趕快振作吧,你們被看扁了。
        現在的流行樂CD常常會發現整片好聽的就那麼一兩首,想買又買不下去。而唱片業界又抨擊盜版嚴重威脅他們的生存。筆者並非鼓勵盜版行為,而是唱片業也不省思自己做的是麼東西,居然要人掏錢買。其實我還蠻希望整個做流行音樂的產業倒掉,現在地球資源可貴為什麼要浪費在這些東西上?反正經過淘汰自然有人會製作不一樣、高素質的音樂出來。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書的出版業,一些什麼明星啊、名人也在出。真正讓我生氣是這些出版商居然浪費珍貴的紙、墨水資源在這些垃圾上,希望這些商人也要負起一點把關責任對他們說:「抱歉,我們不出版垃圾!」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