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水銀電池的一些事

我的手錶帶的是CASIO電子表,除了數字顯示之外還有實體指針(新錶應該2千多塊)。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它需要2顆水銀電池(鈕扣電池)。忽然發現我的手錶沒電了,這表已經帶了6年,期間換過2次。如果按之前的習慣就拿去鐘錶行換了,想起上次換電池花了我300塊。現在想想真是貴的可怕,決定自己買電池來換。電池的型號是maxell SR927SW,看尺寸並不像常見的規格(比較小),比如LR44。

 

找了幾家文具行都沒有賣,於是不得不去鐘錶行問。首先問寶島,有賣,但一顆要價100塊。很想拍桌,你乾脆去搶比較快啦!!再去下一間私人的鐘錶行,一顆要賣150塊,我徹底無語了。要是我妥協的話,這不是暴利,什麼才是暴利?
之前在網路查過 一顆零售價是40元,最後我直接到電子材料(騎車到比較遠)行買2顆80元解決。
這些店家是欺負消費者不懂呢,還是真的成本如此高。這些電池對鐘錶行來說都是流通很快的東西。當然對他們而言主要是更換電池的服務,很少單買。在這個資訊發達的網路時代,如果還想著用資訊不對等的方式來忽悠消費者,絕對是行不通的。
2013年5月9日 星期四

buffalo g300nh2 無線基地台

    這年頭的無線基地台可說是越來越強大,甚至包含了一小部分NAS的功能。現在的網路(線)速度可分為10M/100M(這是比較老的)和Gigabit Ethernet(1000BASE-T)。Gigabit等級的設備應搭配Gigabit的網卡和網線(CAT 6以上),若是網線環境不夠好,使用Gigabit的網卡是無法正常運作。受限於外網頻寬,即使更新區網設備也不能加快對外連線。因此現階段來說Gigabit的意義在於對應區網傳輸大量檔案的需求。這台Buffalo g300nh2能自動切換支援10M/100M和Gigabit等級。它除了一般常見的功能之外,有2個我特別重視的功能。
● VPN
他的技術原理網上都可以查到,他的作用是能讓你在外網好比在內網一樣存取內網的網路資源。因此某些人會利用他來翻牆,可以讓你對外連線的IP像是從家中連出去一樣。要實現它最好要有一個固定IP(可詢問你的電信公司)。
●支援外接USB 2.0硬碟,這使得基地台有額外的儲存空間,可用來當做網芳的共享資料夾、BT的暫存資料夾。所以我另外買了「Seagate 黑鑽 2TB USB3.0 3.5吋外接硬碟」,它並不帶開關,只有在USB接口接到設備上的時候硬碟才會運作,這也是用於監控設備硬碟的特色。其實基地台是USB 2.0,但現在要買2.0還比較困難,反正以後還是會用到。要特別注意的是這個接口是有上限2TB的硬碟限制,而且最好外接硬碟具有獨立供電

    藉由以上兩者,我即使在外網也可以創造出類似雲端的環境。
2013年5月7日 星期二

lenovo聯想 Yoga 13 i5

    目前在工作上使用的是VAIO筆電,他很好就是太重了。我天真的以為公司會配一台筆電給我,所以買的時候根本沒有考慮要每天公司-宿舍的背來背去。手頭還有一個ipad,對我來說除了(能在床上)上網、看片、看PDF,其他一點用也沒有。說白了ipad不是生產力工具,只是打發時間用的。於是我開始survey市面上所有號稱輕薄又長效的超極本。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開出需求列表如下:
  • 已經有一台NB,所以作為副手效能不必太高反倒續航力是重點。CPU I5等級即可。
  • 需具備觸控螢幕。上班嘛,偶而總要輕鬆一下。而且火車上、機場裡平板模式對應零碎時間比較有效率。
  • Last but not least, 重量< 1.5kg
2013年2月15日 星期五

透過teamviewer遠端桌面控制筆記本

    這個概念想像上是很美好,有著IPAD的輕薄,卻有PC的強大。我個人經驗,畢竟IPAD跟PC這個滑鼠的操作還是有很的的差異,一些點選的控制並不是很方便。加上螢幕解析度的關係,顯示在IPAD上的畫面也不精細。下面就具體說說如何用teamviewer連線到筆記型電腦。
    首先要在IPAD和NB裝上各自teamviewer版本,這就略過不說。teamviewer之所以可以突破一般防火牆的限制的原理是他透過外部的伺服器來進行轉發,所以只要能上網就可以連線。但是我們現在是要連線到同一個屋子的NB,而非公司和家裡之間。所以我們要在被控端的teamviewer設定為透過區域網路IP的連線方式,請參考挨踢人的這篇「Teamviewer 允許區域網路連線」。但在這之前必須先要有一個區域網路的環境。通常用無線IP分享器是最簡單的,但如果你想在任何地方都能連線,那該怎麼辦?
2012年7月23日 星期一

新桌機Z77

服役近10年的桌機其實陸陸續續都有一些毛病,靠著辛勤的維護工作勉強支撐到現在,直到前天終於在尖叫聲中一命嗚呼。傳說明年Intel又會推出新平台,但我不能一日沒有電腦(不是還有NB嗎??)。以下就是我的菜單:
  • CPU:Intel i7-3770K(K,表示為超頻版)
  • MB:ASUS P8Z77-V LX
  • Video card:GeForce GTX 560 Ti 1G
  • Memory:Kiston 8Gx2
  • SSD:OCZ Solid 3 60G x2
  • POWER:海韻 520W
  • HD:沿用
想透過SSD組成RAID0來做為系統盤,不消說又需要一番拼鬥了。
以上花費大概30K,僅供參考。一邊看著店家的工程師組裝,一邊提出一些問題。裝好之後,興奮的把它搬回家。

2012年1月27日 星期五

SONY VAIO VPCCA16FW 更換SSD

去年買了VAIO之後,使用上也沒太大問題。當時雖然想過直接升級成SSD,可是因為價格太貴作罷。為了不影響保固等到現在,才決定換成SSD試試看。

相對於機械式硬碟,SSD最近才商業化。考慮了多個品牌後,決定買了比較有口碑的INTEL 320系列容量120G,520系列則多了支援sata3的功能。

在把系統裝入SSD前,有些預先工作必須執行 :「更新韌體」、「對齊」。這本來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如果是不是使用WIN7安裝光碟而是採用ghost還原方式來安裝,再加上某些筆電的BIOS無法變更SATA模式為IDE(就像我這台VAIO),就會產生安裝過程中抓不到SSD這問題。另外無論是安裝失敗而透過INTEL提供的toolbox軟體來完全清除舊資料,必須透過SATA介面連接,用SATA轉USB的連接方式是不行的。這對於只有一個SATA接頭的筆電來說非常麻煩。(當然也可以透過formate指令進行清除,但是也人認為這樣會影響SSD壽命)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借一台有SATA介面的桌機來處理。

  1. 首先,利用將SSD將上桌機的SATA,安裝intel toolbox,自動找到最新版韌體並更新。接著選擇清除,將會洗掉所有資料。清除之前必須先刪掉SSD上所有的磁碟分割,可利用WINDOWS內的磁碟管理工具。
  2. 使用DOS(執行->cmd(使用管理者身分運行)),執行diskpart指令,來達成對齊。細節可google到。我將120G分割成:90G(for win7)、30G(for data)。有一個 非系統區的分割,在之後的安裝上會用到。如此就完成預先工作。
  3. 使用光碟開機,通常這類版本都有PE,進入之後手動進行ghost還原。根據我的經驗如果直接使用光碟上的系統ghost檔,可能因單一檔案過大在燒錄過中容易失誤,因此一開始還原就會出現「unexpected end of file」的錯誤訊息而終止。建議先把iso檔中的windows7的ghost檔還原到隨身碟,並在進入PE之前插入隨身碟(確保能被驅動)。然後在ghost中手動選擇from image,確保檔案能被完整讀取。以我的經驗,還原速度可達2G/min,所以應該4分鐘內可以完成還原。
  4. 還原完成後先別急著退出PE,對於沒有開機引導的新硬碟還必須用PE桌面的Partition magic進行MBR更新。關於這點可以參考桌面上的安裝說明。然後就可以重新開機完成剩下的安裝。
  5. 第一次進入系統會執行驅動程式的安裝小工具,這時如果沒有系統以外的分區,他將無法下載暫存的驅動程式。
那麼換下來原始的硬碟怎麼辦呢,在淘寶上有這樣的東西。 現在會使用到光碟機的時機也少了,兩台硬碟出了多更多的空間,還可以透過BIOS進行雙系統開機。

※一般來說,如果筆電有先製作還原光碟,只要把SSD換上,按步驟還原即可,並不困難。然而還原光碟不在我手邊,另一方面我想確認分區被正確的對齊的,才用這麼麻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