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6日 星期四

漢聲巷 一個體驗文化美的地方

今天去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由漢聲文化所經營的「漢聲巷」。會去那裡完全是因為在PTT的BOOK版有人提到漢聲的網站,勾起了童年回憶中的一本書。國 小時候每周都有一堂閱讀課(多麼短暫),我記得是在體育課之後。圖書館裡收藏漢聲拇指叢書「紅色羊齒草的故鄉」,這本書帶改我的感動可說是刻骨銘心,在當 時我純真的心靈留下很深的印象。所以你應該可以想像當我在PTT上看到漢聲網站時的興奮了。因而得知他們仍有賣這本書。雖然它可以網購,但要匯款、還等他 寄來很麻煩。況且我也想看看其他的書,二話不說隔天下午搭捷運到國父紀念館站,再走近1km路程到市民大道上的目的地。它的外門是葫蘆狀(這也是漢聲巷的 標誌),按開自動門走進去,只看到很多布料、圖、和一些筆記本、馬克杯的紀念品。書在哪裡?根本就沒看到阿!看櫃臺只有一個人,坐著面向內側正講著電話。 看來他似乎一時間不會結束,而且也許門市這裡並沒有賣書,所以我就沒有叫他。第二天越想越不對,打電話確認那裡真的有賣書,在源自於小時候感動的驅使下, 我再度踏上艱難的步伐(這幾個禮拜都走路到遙遠的實驗室,膝蓋實在很痛)。懷著隨時都可能被買完忐忑的心情,我又走進了葫蘆。一跨進門,有一位嬌小的阿姨 從旁邊的一個小通道敏捷的走出來。
向她說明來意之後,她帶領我進入另一的小房間,難怪我上次找不到。她指著下方一排不到的書說:「它們都已經絕版了,剩下的也不多了。像這本是最後一本了」。我趕快指著它大叫:「我就是要買這本,『紅色羊齒草的故鄉』 !!」哈!全台灣最後一本被我買到,真是好險。我表示單純只是為了滿足小時候的那份感動而蒐藏。她(還有在場另一位女士)也表示看完後,人犬之間的友情讓人十分感動。我好奇向她詢問為何不再版。她說:製作像這樣一本書的成本很高,一次上萬本有庫存的壓力。實在非常可惜,應該是知名度不夠(大家讀了好書秘而不宣?),否則這種好東西絕對值得擁有。先不問內容好不好看,光是書本本身就已經是藝術品了。我還問為何市面上好像都沒看到漢聲出版什麼新書。她說:有阿!。又帶我回到那間房間,拿出一本名為「古鎮磧(ㄑㄧˋ)口」的書興奮的向我介紹,內容是關於黃河在磧口鎮此處的地形以及當地的人文風景。所謂磧口是指黃河在此處河面突然縮減,導致船隻無法繼續通行必須改走陸路,因此造就當地形成繁榮貨物集散地。介紹完後她向我感嘆的說:出這種書怎麼會賺錢,漢聲做的是保存這些快失傳的文化。稍早,她還給我參觀他們老闆的「寶貝」。原來是他們創辦人之一,吳美雲女士(我沒記錯吧)當年為了向外國人介紹中華文化之美,於1971年創立的「echo」雜誌,在華航飛機上作為贈送的刊物。想不到如此內容豐富印刷精美的雜誌賣三塊多,還被華航殺價。吳女士提起此事還咬牙切齒。呵呵!!
在與這位阿姨聊天閒談間,我充分的感覺到他們熱愛文化傳統,並熱切的想要保存傳承的激情。現在他們真的是慘淡經營、努力苦撐。店內有一幅由陝北鄉村的一位大媽用一塊塊色紙(北方人有貼窗花的習慣,她就蒐集人家剩下的紙片)貼出來的畫。畫中是一個圓臉的女人,配色相當華麗。更難得的是貼紙跟貼紙間沒有一點空隙,就是這麼恰到好處。另外熱心的阿姨向我強烈推薦另一部小說,「基地系列三部曲」由以撒 艾西莫夫著 葉李華先生譯(他本身亦是一位物理學者),不用說也是絕版。為了查到作者名字,她還打電話給編輯,真猛。最後得知作者是俄裔美籍猶太教徒(難怪他名字叫以 撒)。這本輸運用了許多物理、化學方面的邏輯知識,看來蠻適合我胃口,有機會一定要見識見識。
對於這樣一個地方,小弟強烈建議各位一定要去參觀,有挖不完的寶藏等著。
第一次在這位阿姨口中聽到「漢聲四君子」這個詞。這是指漢聲的四位共同創辦人:吳美雲、黃永松、姚孟嘉、奚淞。是我孤陋寡聞了。

漢聲巷
臺北市八德路47216弄1號1樓
我的走法是:捷運國父紀念館站->五號出口右轉光復南路->右轉沿市民大道找72巷就是啦。
用走的距離有點遠。
最後對於「紅色羊齒草的故鄉」我只能說如果你一輩子只能讀一本童書,那就是它了,趕快去各大圖書館借吧!如果我在大學才讀到這本書,那是絕對不可能像小時候讀到的那種不能自己的感動。我突然發覺我是永遠不可能回到小時候那種純真的心境,永遠不可能了。
2008年2月28日 星期四

MB QUART QP160 串高阻線

看到對岸的網站有人推薦這支耳機,說它是該價位音色最正確的耳機。在好奇心的驅使和一時的衝動下,雖然試聽的時候感覺怪怪的還是買了($2500~2800)。一開聲,是一種很輕很輕的聲音,又尖又薄,中頻人聲相當糟糕。中島美嘉聽起來像是重感冒一樣,聲音沙啞。它高頻的量偏多,讓人覺得刺耳。若想開大聲聽清楚其他頻段的聲音,音壓又感到很重。唯一不錯的是它的低頻,量剛好,下潛夠深。正考慮要不要以二手佛心價賣出的時候(搞不好送人都沒人要),突然想到之前在PTT耳機版有人在討論高阻線。它通常是用來抑制高頻雜訊用的,我現在不正是嫌高頻過多嗎?於是就跑去電料行買了3顆/1元的100歐姆的電阻。加上手邊有之前學長送我的OFC轉接線,把母座拆開在左右聲道各串上電阻,把他們焊接起來。上FubarIII來聽,高頻的確有減少,但聲音也小了不少;大約要多開兩格才能達到原來的音量。即使如此,中頻不足仍不能讓我滿足。奉勸各位,它真的是很奇怪的聲音,別亂買。否則就用「德國手工製造」安慰自己吧。
2008年2月18日 星期一

Denon AH-D501入手

筆者一向將耳機放在桌上使用FubarIII作為訊源,工作到一半就隨手拿起來聽個十幾分鐘再放回去。舊有的耳機是ath ad400,但它的體積太大,在桌上顯得有點"礙手"。加上它的重量透過翼狀墊壓著頭,不是很舒服。因此想在同價位中尋找其他輕便、帶起來舒適的耳機。Denon AH-D501就出現在我桌上了。
有銀黑兩色,我是買黑色的。乍看之下還滿有質感的,近看就有點傷心:在它活動支架上有一條塑膠分模線,最上面的支架也可以看到一排小圓圈的成型的痕跡,應該是要被磨掉的。
不過D501是我帶過最舒服的耳機,它的耳機墊很軟,雖然是全罩密閉式帶久了只是感覺溫溫的而已,隔音性則是一般。主線有1.3m長,方便我放在手邊聽,另附有1.7m的延長線和小轉大接頭。
聲音滿有特色的,聽起來像在劇院裡,聲音從遠處擴散而來最後消失在空氣中,稍微有種空曠感。
走向方面比ad400中性、比較淡,他在低頻的量方面有所增強,我是覺得太多了一點,稍微干擾了其他頻段的聲音。而且低頻的控制力不佳,聽大鼓往往是轟隆轟隆成一片,在這價位原本就不太好要求吧。拿來聽流行樂、ACG、電子樂都不錯,人聲則勉強。古典、大編制就完全不建議了。

總的來說它的表現算是對得起它的價位,對於重視配戴感的人在這個價位是個不錯的選擇。
2008年1月17日 星期四

「心之谷」--宮崎駿系列之2

呼!在研究工作和考試的夾攻下已經好久沒有新文章了呢...其實是懶。

「心之谷」(耳をすませば),港譯為「夢幻街少女」。其實應該譯作「側耳傾聽」比較接近原意。我第一次聽到還以為跟另一部宮崎駿動畫「風之谷」有什麼關係。內容是敘述一位國中少女(月島雫)和高中部的學長(天澤聖司)碰巧相識而相戀的小品故事。月島雫受到天澤聖司而開始認真思考起自己的未來,並勇敢嘗試順著天賦寫出與動畫同名(耳をすませば)的小說。
任何作品的內容大概都由兩方面組成:作者想表達的觀念、藝術表現(娛樂)。我覺得在所有的宮崎駿動畫系列中,它是在這兩方面取得一個最平衡的一部。幫月島雫配音的「本名陽子」當年恰巧與主人翁相同年紀(十五歲?),在動畫中演唱的「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自然毫不做作的表現恰如其份的表現出月島雫內心的憂鬱與堅強。真是厲害,年紀輕輕就已經是大師級的動畫中擔綱主角的聲優。「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一開場就出現過。由赫赫有名的「Olivia Newton John」所演唱,她的音色深厚溫暖唱的歌以鄉村音樂為主。看過「心之谷」後馬上就去買了Olivia的CD來聽。在一些專業的唱片行或是賣發燒CD的店還可以看到她的黑膠唱盤。可是Olivia並非這首歌的原唱者,真正的原唱者是鄉村音樂的傳奇人物「John Denver 」,不過我覺得還是Olivia唱得比好聽、比較有味道。另外,配樂部分也很好聽,是由「野見祐二」所負責製作。
這動畫讓我想起在「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所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命,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並盡情發揮是人生最幸福的事(看到月島雫完成作品之後的那種既激動又滿足的樣子)。但....我還在尋找,就像本Blog的名字一樣。

P.s 在本片中我發現一個幽默,在某地方寫著宮崎駿另一部動畫的名字。提示:在老爺爺的店裡。不過這大概要研究過宮崎駿的動畫的人才看得出來。
2007年12月13日 星期四

該是緊縮度日的時候了

最近可以說是迷上OST了,CD片是一張一張的買。買到一整個抽屜都是,似乎非把他填滿才甘心。結果就是小朋友走光,連賣SR125的錢也都不見,生活陷入愁雲慘霧之中。我總是會一頭熱的栽進某個東西之中,很容易衝過頭,不過還好都能及冷靜下來。所以我決定買完「黃金羅盤」和「大地英豪」後暫時不再買任何CD,一切從儉。
在這次博客來OST特價活動中還是買到不錯的專輯,其中一張就是「Legends of the fall」,中譯「真愛一世情」。利用小提琴那種糾纏人心的音色,演奏出氣勢恢弘又能感動人心細膩配樂。電影我是早就看過了,因為女主角是我最喜愛的女明星之一,Julia Ormond。她在裡面的表演可說是淋漓盡致,真是個內外兼具的演員。本片可說是她的顛峰代表作,改天再來好好介紹她。男演員的卡司更是驚人,有Anthony Hopkins、Brad Pitt、Aidan Quinn。這張OST除了旋律感人外,錄音品質也很好,是難得的佳作。
2007年12月11日 星期二

我退燒了?

繼賣出SJ5後,又將Grado SR125賣給了版友。先離題一下,我覺得會買grado的人一定是對聲音有一定程度要求的人,就SR80、125、225來說。因為原則上他們在新手認知上而言並不便宜,新品SR80也要3200。此外grado的長相根本跟高價耳機無法聯想在一起,他所有的成本都耗在單體上了。所以如果你是外貌協會,是不可能買的,除非你聽過他的聲音。再回到主題。之所以會拋出耳機,只留下k271s是有幾個原因。一是明年就要當兵,留這些耳機給誰聽。二是以我目前的水準已經無法接受5K以下的耳機的聲音了。曾聽到有人批評grado的聲音略粗,我也有同感。聽習慣k271s後,聽sr125總覺得有點刺耳,不過這也許是美國耳機的風格吧。三是找不到舒適的大耳罩式耳機。denon d2000應是最接近標準的了,但是它有點重,這沒關係習慣就好。重點是他要價9k多。雖然聲音很好聽但也還不值這個價,在加個1k多就可以買dt990了。我認為d2000的價格在8k才算是合理。旗艦級d5000更是貴得離譜,簡直把消費者當傻子。也就是這樣我也沒買任何新耳機。
「耳機只是手段,享受音樂才是目的。」
剛開始都是用耳機聽流行歌曲(七零、八零年代)或是一些民歌。但是這些早期CD錄音品質都不太好 ,喇叭不覺得,耳機可就聽得一清二楚了。現在的國語流行歌錄音品質也是糟,這跟聽眾對器材(耳機)的不重視很有關係。用那種兩三百的地攤貨也聽得那麼high。坦白說所聽到的根本就不是真正的聲音,所以「商人」作CD錄音品質隨便。對付一般的流行歌至少也得600~1000左右的耳機,所聽到的才勉強是「真的」聲音。什麼?花不起?看看從國小生到大學生手上拿的手機、身上穿的名牌衣服褲子都要比一隻堪用耳機貴上許多。此外,聽眾的音樂涵養、深度不夠,簡而言之用就是不夠挑。這些都是因為太不重視器材的關係...我又離題了。再回來,所以我發現自己的嗜好已逐漸轉向大編制、古典那邊,就從聽電影的OST(Original Sound Track)開始。不禁捫心自問,我是更近一層、還是退燒、還是老了?總之,找到自己喜歡的聲音(過程 )是很棒的一件事。
2007年11月1日 星期四

售出SJ5購入AD400

可能是因為頭比較大所以屬於小耳罩式(壓耳式)的SJ5對我來說太緊了,戴超過半個小時耳殼就會很痛。於是就把用了不到三個月的SJ5以友情價$500賣給同學。我這個人就是物極必反,不顧場所的噪音硬是要買開放式的大耳罩。其實舒服、隔音又好的密閉式耳罩真的很少。ATH ad系列的耳機一向是舒服出了名的,此系列我知道的有ad300、400、500、700、1000、2000。既然是要替換並非升級,價位不能差SJ5太多,所以選擇了二手的AD400。它應該是我帶過最舒適的耳機了,跟SJ5的夾耳有天壤之別,3D的蝶翼分擔的部分耳機重量而不是全由耳罩撐在耳朵上。畢竟是開放式的,音場比SJ5遼闊許多,音質則好一點點;不過兩者的走向都是充滿"鐵味"。到底什麼是"鐵味"?我覺得就是電子味。用小鐵聽一般流行音樂真的不錯,尤其是把日本女聲修飾非常有味道。所以就女聲而言,ad400要比271s好聽。但是,小鐵耳機(此處有以偏蓋全之嫌)在表現任何樂器則完全輸給同級其他廠牌的耳機了,這是小鐵最大的弱點。此外,雖然女聲表現得不錯,但聽久了會膩再變得厭煩-怎麼老是有一種揮之不去的味道!?我聽過ad400、ad700、a900(密閉式),甚至ad2000都是這種有點讓人膩的味道,這跟run不run開、等級無關,這就是小鐵家的特色。喜歡他的人就非常喜歡,討厭的根本就連試聽都懶。我聽過比較沒鐵味、比較均勻的就數M50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