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3日 星期六

下一個工作階段,轉進中國?

        自從退伍以來,已經在目前這間公司待了一年多的時間。老實說,待遇並不好。比起在半導體廠工作的同學,是要打對折。原本想趁年初離職潮走人,但公司方面卻有了前往中國發展的規劃。雖然去中國工作薪資會比目前拿的要好的多,可是付出與家人朋友相聚的時光又值得嗎?讓我認真思考的原因是,我學的、我想做的在台灣沒有舞台。過去幾十年來,政府大力扶植電子業、半導體業卻忽略基礎機械工業的結果,讓台灣沒有好的重機械的公司(例如日本三菱重工),讓人提起機械只剩下做黑手印象。機械人才不論薪資或是發展機會總是差電子電機一大截。放眼台灣的半導體業、面板業、NB業,廠裡所用的機器不是來自日本就是歐美。這些都是高單價的機器,沒有它你能生產什麼?仔細想想難道這些歐美日先進國家真是在半導體技術輸給台灣,又為什麼東北大地震後傳出半導體原料吃緊?還是我們只是更會在人事成本、環境成本COST DOWN?


       現況是高階的機械人才(大學或碩士以上機械科系) 大都被電子、半導體廠、面板廠吸納過去,我的同學也是如此。不過我必須承認,我們大多數都不知道為什麼要讀機械系;但這種現象在其他大學科系也是普遍存在。弔詭的是,如果命運重來再讓我選擇,我還是會做同樣的事。我並不會選得電子電機,即使我可以?因為相較之下,還是力學、控制學、振動學這些機械學科要有趣得多。無奈的是,台灣沒有這些人發揮的空間,只有很多的小規模的機械廠。在這些廠工作的薪資根本無法和電子廠比,甚至在相同工時之下。
        汽車、造船、鋼鐵、航空(製造) 業都是有所謂「火車頭」的工業,具有很長的產業鏈,相關的技術也有很廣泛的應用範圍。例如汽車和鋼鐵的技術就是發展高速鐵路所需的技術。這些產業都是台灣所沒有的,這點讓人很擔心。相反的,中國在各種基礎工業的積極發展,使得美國都要反過來借鏡他們在高鐵發展的技術。台灣也有高鐵,但我們沒有自主性,也沒有學到什麼關鍵技術,出事情只打電話給原廠。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碰到通常會遭遇瓶頸,沒有工業之母做後盾是很難突破進入到下一階段。
        前往中國是一項冒險的行動,但我也不能在台灣坐以待斃,只能勇敢向前衝了。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