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1日 星期日

找工作─人生第一次 (二)

        雖然筆者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在找工作,其實真正開始密集的去面試只是在三個禮拜的事而已:在三個禮拜裡我一共去面試了八家公司。由於家住高雄而大部分的公司是在台北桃園,所以必須盡量安排在一起,一天上午下午各面試一家公司,晚上就借學弟的宿舍睡覺。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非常折磨人的過程,有點類似研究所的推甄面試一樣,同時參加很多學校的面試。面試過程中與主管一來一往的交談裡,是可以學到有很多產品製造或是解決生產上所遭遇問題時的思維邏輯。雖然每家公司生產的產品並不相同,可是製程上會相似之處。例如,凡是塑膠類的製品,就一定與塑膠射出成型有關。聽那些主管描述他們實務上碰到的問題,輔以在學校所學的基礎理論,往往有一些收穫。但一開始,並沒辦法做到這樣。例如第一間面試的公司,我就回答的非常糟,但隨著面試過的公司增加,不僅能認真思考並回答主管的問題,我提出的問題從單純公司的制度,到設計的思維、方法;部門的管理、定位、未來的方向...等,越來越有深度。主管拿實務遭遇到的問題問你,不是期待一個新人提出什麼漂亮的solution,而是既然受過研究所訓練,就應該具備研究所程度的回答。主管會藉此了解你是如何思考一個從未遭遇過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若你真的對這項工作有興趣,不該沒有任何準備。如果你沒有準備,那麼顯示出你根本不是很想要得到這個工作。因此,有做功課不要怕主管知道。有一回面試我的主管稱讚我回答的很好,問我是不是事前做過功課。為了展現我臨場應變的厲害,坦白的跟主管講我並沒有特別準備,只是當下的判斷(嘿嘿,面試這麼多公司也學到一點東西),事後想來真是太愚蠢了。可能是由於科技業流動率大的關係,主管都特別重視新進的員工會不會只做個兩、三年就跑掉。所以與其要一個聰明的員工,倒不如要一個對真正喜歡這個產業,對公司又忠誠的員工。

         不過也怪自己對這些公司的工作並不是真的很想去,而在面試過程中又必須假裝很有意願。義務教育不算,高中三年、大學四年、研究所兩年,在九年的學校期間我都沒能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這可以說是台灣教育並沒有幫到我,也可以說我疏於追尋。也許這是命運,有人從小就立定志向一路往前衝;也有像我這樣的人,好像很多都想試試看,但又不想真的把它當成工作做下去。何處是我的熱情的所在?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為了它廢寢忘時的人,這就是熱情。

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有點眉目了...
2010年4月10日 星期六

Finding My First Job ( I )

    I discharged in Oct. 2009, but didn't immediately start to find a job until Dec. What kinds of career do I love to have? It quite often came to my mind in the period of the army. But there was not any particular thought in that time. So I spent some time to make clear what careeer I am interested in and may be promising before sending the resume.
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

找工作─人生第一次 (一)

[Chinese Ver.]
        筆者在去年(2009)十月底退伍後,到十二月才開始認真的找工作。那麼到底自己想做什麼樣的工作呢?這個問題在我當兵一個人站在哨所時,僅次於等我出去後夢想要買什麼耳機經常考慮的問題。當兵實在是夠煩的,即使只剩下一個月也是如此,所以搞了老半天也沒什麼特別的想法。所以退伍後,我得計畫一下未來到底往哪裡發展。因此我根據自己有一點興趣的東西,再考慮和機械系相關;重點是必須要有未來性的發展潛力。在「少年醫學生的反擊」的最後一章,「道路自然在自己面前展開」。我是個沒有任何經驗的新鮮人,選擇大廠可能比較有培訓的制度,也比較有時間和空間學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