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7日 星期日

悼 HITACHI 2.5'' 硬碟

        繼上次公司硬碟掛點後,彷彿像傳染病一般,筆電的硬碟也在幾天後倒下。慚愧的是今日我才知道硬碟的型號,話說有多少人會去拆自己筆電的硬碟?



他是屬於Hitachi Travelsta系列相當早期的型號,還是4,300rpm,現在至少都是5,400rpm,容量才40G。這部電腦伴我走過大學時期,闖過研究所的戰友。今日他的硬碟掛了,想起有多少重要、不重要的資料,回憶了半晌。算來也用了六年多了,雖然沒拿它來掛bt之類(應該不會有人拿筆電硬碟),但在研究所的時候,初期因為實驗室沒有空的電腦,我還拿它來跑過ABAQUS,這類CAE的軟體。現在想想真是瘋狂,大概也縮短不少年的壽命。


        好了,感性的時間結束,該是面對殘酷的現實:硬碟壞了,bios完全抓不到,系統等於消失,筆電有如廢物。敏感的人應該早注意到硬碟的介面是屬於舊型的IDE,與一般常見3.5''的IDE不同的是他的供電是做在pin腳裡的。上網看了下新品價格,80G接近兩千元,同樣價格大概可以買500G SATA介面,我想八成是因為大都停產,物以稀為貴,價格也不會降。感覺要在六年多的電腦上再花兩千有點划不來,就跑去一些店家問有無二手貨。老闆的說法是,這種東西二手很少,通常會直接被改成外接硬碟。那麼我有一顆外接的USB硬碟,能不能用USB介面把系統灌進去?我過去曾經將Slackware Linux灌在外接式USB硬碟成功的經驗,這次我下載的Ubuntu 10.10來試試(如果是windows,那想都不要想,除非是某種特殊版本但仍存在諸多限制)。發現安裝上與內接式硬碟無異,但在重開機後grub2卻說找不到partition。本來想說grub2並沒有載入USB的驅動模組,因為在啟動失敗後會進入busybox的救援介面,拔下usb再插上,由「cat /proc/partition」可看見外接硬碟的分割表,鍵入exit離開後就可以成功進入Ubuntu。但事實上只要BIOS支援usb開機,boot loader(grub2)就可以讀取usb硬碟磁區。況且其實我的核心是有載入,而在在重新掛載磁區卻無法正確驅動usb硬碟。問題不出在grub2,是ubuntu10相關的驅動程式,如ohci,不能驅動有關(不知是否為bug),grub2已經完成他的工作了。觀察錯誤訊息兩天後終於還是放棄,乖乖去買顆2.5'' IDE的硬碟。雖然我很排斥WD,不過也沒其他選擇。新硬碟是WD Scopio系列 8mb buffer 容量 80G,5,400rpm。隨然轉速提高,但跑起來也沒比較快,花了五個小時完成重灌後,趕緊用gohst備份起來,以防悲劇重演。

P.s 最後改用Open Suse11.3就開機成功了,他似乎是主流版本中唯一沒升級到grub2的。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