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7日 星期日

不易察覺的偏差行為

在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上看到[關於自卑,很多話可以說]
讓我心有戚戚焉,其實我自己也有察覺到這一點,有時也會提醒自己。但是從小時候所受根深蒂固的觀念影響,很難輕易徹底拔除。推薦大家看看這篇文章。
2009年5月16日 星期六

Open小將高雄捷運零錢包



我承認完全是因為一時的敗家毒素衝腦,才會去買這小零錢包。它內含感應ic,所以也可以儲值當捷運卡用。通常我購物的哲學是,要有合理的價格、良好的品質。這款零錢包一個要價$290,一對$580,很貴。上面就一個open將的圖案,本身的做工不是很細,是made in China。合理的價格應該在$150。那為什麼我還買了兩色,桃紅跟黑色。其實還有一個理由,純粹只是想支持一下高雄捷運。高雄捷運比起台北捷運的載客量,顯得冷清許多。好不容易有了捷運,可不希望沒幾年就虧損倒閉。首發或限量絕對不是我考慮的重點。




每個人心中合理的價格不同,以耳機來說,我覺得1萬~1萬5已經是天限了。再上去就是不合理的價格。用高檔的設備推高檔的耳機,十幾萬的系統,聲音的確是很棒。但跟我系統相比,價格差十倍,聲音只好一點點,甚至某種類型的音樂還不如。其實不管是多貴的耳機,成本最高的地方不在於它的材料或是製造,而是在於研發成本。研發成本對於一般消費者的的我們是很抽象的東西,你也沒辦法去評估。但我相信,光是研發成本還不至於讓一支高階耳機動則上萬。很重要的是,如果有人對於聲音這樣的要求,有那種閒情逸致欣賞高品質的音樂,那這群人必然是屬於有一定消費能力的人。對於這樣的人,多賺他們一點也不為過。至於我們這些窮又挑聲音的人就去旁邊流口水吧。這種舊思維在音響工業更是如此,讓欣賞高品質音樂的行為變得奢侈,又正向提升了音響(耳機)設備的價格。這種一個願挨一個願打的行為,好像不存在是非的問題。但是我自己覺得如果花這麼多錢只換得些微得聲音變好,那麼這是一種不正義的行為,也是一種傻子行為。身為一個有抱負知識份子(噁),為什麼不能夠將兩者結合,一邊研究電子技術一邊玩器材。運用自己學到的知識來達到那些微的提升,比單純學習要更具誘因。這也是我正在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