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

找工作─人生第一次 (一)

[Chinese Ver.]
        筆者在去年(2009)十月底退伍後,到十二月才開始認真的找工作。那麼到底自己想做什麼樣的工作呢?這個問題在我當兵一個人站在哨所時,僅次於等我出去後夢想要買什麼耳機經常考慮的問題。當兵實在是夠煩的,即使只剩下一個月也是如此,所以搞了老半天也沒什麼特別的想法。所以退伍後,我得計畫一下未來到底往哪裡發展。因此我根據自己有一點興趣的東西,再考慮和機械系相關;重點是必須要有未來性的發展潛力。在「少年醫學生的反擊」的最後一章,「道路自然在自己面前展開」。我是個沒有任何經驗的新鮮人,選擇大廠可能比較有培訓的制度,也比較有時間和空間學東西。

        太陽能, 再生能源產業。石油總有一天會用完,因此太陽能板的需求一定會孔增。產業的現況是大家都在砸錢,衝產能,以大吃小,看誰撐到需求上來的那一天就是唯一的贏家。不過聽說他的技術門檻並不高,機械系所能做的更是如此。所以技術專業可能不是重點。
        電子業,鴻海或是其他NB代工廠之類。 這可是台灣最強的產業,也是最競爭的環境。可惜機械系的人才在其中大概只能扮演跟生產比較有關的機械工程師,或是外殼設計的機構工程師。在這類產業,電子電機人才絕對是主角,並不是說機械系不重要,而是畢竟所有主要的開創變革都是在電子部分較多。基本上,機構工程師又累又操。以我去面試佳世達的機械工程師為例,從產品造型的設計到生產都是你負責的範圍,每天10、11點走是正常的。我沒往這方向的原因是對設計或是製造3C產品沒興趣,而且又不被重視,雖然薪水是比較高,但都是用長工時換來的,算一算也不一定划得來。不過若是有興趣,倒也可以做。因為累積一定年資之後,有野心的話蹲個四、五年可能會升為主管,那時學什麼出身的差別就不大。不過在台灣這是個穩定發展的產業,不太可能有什麼爆炸性的發展,就看景氣吃飯吧。
        半導體業,以台積電為例,從去年底就一直趕不上需求,因此今年初就大舉招兵買馬,底薪也有顯著調升。原則上機械人能做的大概不出設備、製程、製程整合工程師。跟電子也很像,機械人才也是扮演配角,剩下就看個人能不能接受輪班和長時間穿無塵衣。我對半導體製程也沒什麼興趣,雖然有錄取。
        傳統產業,以中鋼、台塑、東元之類。這些傳產的大公司,對求穩定的人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合理的工時下,可以領到四萬多的月薪,即使年薪不能和前面的比,但也不錯了。事實上我有投履歷到台塑,可是一直沒被理會。而中鋼就跟其他的國營事業一樣,是在特定的時間才有招考,老實說都沒把握是不是能待業到那個時候。所以後來也就沒往這個方向去。
        哇!身為一個新鮮人這樣挑三揀四,難怪工作會找這麼久。那麼最後我到底選擇的什麼工作呢?

0 意見: